您好,欢迎来到石家庄工大化工设备有限公司!
业务咨询:0311-85373526售后服务:0311-85373538
news center新闻中心

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东路500号工大科技楼

业务电话:0311-85373526

售后电话:0311-85373538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工大新闻

工大新闻

技术第一人为本——注释石家庄工大化工设备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

作者: 发表时间:2004-08-08 16:04:00

作为化工机械行业的低端市场,干燥、过滤设备原来一直是乡镇企业的“天下”。这个市场早就饱和,竞争已经非常激烈。就在这个时候——1998年,石家庄工大化工设备有限公司上马了。好多人对工大公司的前途都打了个问号。

但32岁的总经理张继军义无返顾。他自信,自己发明、已获国家专利的盘式连续干燥器,是低端市场上的高端技术。只要能够将其成功转化为产品、商品,最后变成给客户带来效益的生产力,照样可以干出一番辉煌的事业来!

这里,关键的关键,是要能够以好的机制和管理,凝聚起一群素质高超、紧密团结、充满朝气的人才。

张继军6年如一日,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,构筑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,建起了目前全国规模最大、技术最先进的化工干燥设备企业,并在技术和服务上领导着行业的新潮流······

技术成果靠人转化

作为工学硕士,张继军深知科学技术的重要。小平同志说它是“第一生产力”,论断非常英明:生产力的诸要素中,哪种自然的力量,能比科学技术强大呢?但再好的技术,也需要转化,走向市场。藏在书斋、躲在实验室、变不成生产力的技术,同样没有力量。

硕研毕业后就在核工业部某研究院工作的张继军,对此体会尤为深刻。全国每年发明、具有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,不下几十万件,真正转化成功、应用于生产实践的,竟不到5%!他到研究院工作不久,就发明了新型盘式连续干燥器——克服了我国传统干燥设备简陋、粗糙、能耗高、受热不均、污染环境传统特点,不仅外表设计美观、大方,而且具有干燥均匀、不破坏结晶、动力消耗低、调控方便、占地面积小、保护环境等优点,其技术水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
象这样一项几近完美、无缺陷的新技术,专利成果公布好几年,竟很少有人问津。有兴趣的倒有几个,但都先天不足:要么缺乏起码的资金、设备实力,要么技术上一窍不通,靠他们不可能把技术变成生产力,推向市场。

此刻,张继军强烈地感受到了人的重要。科学技术这第一生产力,不是自然形成的,它需要人来转换。什么人能担当此任?——有见识、魄力和一定资金实力的老板,肯干、懂技术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经营骨干。

几经寻觅,张继军找到了这样的老板——河北海达化工公司经理任杰,两人一拍即合,你技术我资金,建起了股份公司——石家庄工大化工设备有限公司;找到了这样的骨干——一批受过高等教育又经过数年实践锻炼的30岁左右的年轻人。为便于经营,减少成本,吸引人才,他们把总部和经营、开发部设在了省会石家庄,把工厂放在了距石家庄只有几十公里、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高邑县。

这是一群具有强烈事业心的开拓者。股东们只有一个追求——尽快把科技成果变成生产力,改变我国干燥设备的落后面貌,在这个行业成就一番事业,使社会和企业双受益。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经理负责、董事监督的制度,一切按规矩办,从未为利益、经营等事产生矛盾。6年多来,公司几经扩股,股东和股份构成已发生很大变化,董事长、董事已换了几茬,控股的也早已不是任杰、张继军。但公司坚持发展、以人为本的意识没有变。正是这种意识和在这种意识下建起的规范的股份制机制,为“工大”技术成果的成功转化和企业的快速发展,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。

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。有文化,懂专业,又有经验,能吃苦,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。这帮多是大本以上学历、在工厂或科研单位做过多年实际工作的“工大”人,即是营销员又是工程师。讲原理头头是道,工艺、设计手到勤来,不仅使销出的每台机械达到了理想的使用效果,而且帮助企业解决了许多设备和工程以外的其他问题,充分显示了新技术、新设备的超凡的威力,使“工大”产品很快在全国20多个省、市、自治区开花结果。

技术威力靠人发挥

石家庄工大公司的主要创业者,多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,他们的办公地点坐落在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“工大”创新大厦。无疑这是一家技术主导型的科研企业。但他们的文化理念,却是技术与人并重,强调以人本的力量把技术的威力发挥到极致。

在企业内部,以职工为本。上至董事长、总经理,下至普通员工,都是企业的宝贝,没有高低贵贱之分。无论是谁,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,甚至不用打听,也知道自己和他人收入多少,今后朝哪个方向发展。因为公司的大事,一切都公开透明,力求公正、公平,使每个员工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。原来的新型盘式连续干燥器,通过大家的不断完善、修改,变得更成熟、完美了,适应了更多的介质和工艺、流程,市场更大了。同时,还开发了振动流化床、旋转闪蒸、浆叶式、转鼓等新型干燥设备,并闯入了蒸发、过滤结晶、洗涤、中药提取设备等领域。公司年年都有新技术问世,产品从几种扩大到几十种。

在对外关系上,以客户为本。“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”,“客比天大”等,是经常挂在“工大”人嘴边的话。在这样的理念下,客户真正成了他们的上帝,客户的需要成了他们奋斗的目标。过去,石家庄一直以全国最大的青霉素制造基地为傲。但由于青霉素容易过敏和不易口服等缺陷,发达国家已经生产出了能够避免这种缺陷的新药——阿莫西林。此药以青霉素做原料,与一种简称D酸的中间体合成,就可产生。但在我国,D酸加工中因蒸发、干燥的成本太高,由国外产品所控制。用户的困难,成了“工大”的研究目标。他们专门组成攻关小组,根据D酸生产工艺和物料特点,反复实验。最后采用两效降膜加热泵和双进双出流程,攻克了难关。蒸发1吨蒸汽所耗费用,从470万元降到176万元,使D酸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,国内产品迅速占据了主导市场,使阿莫西林的生产有了充足的原料供应,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下降,解决了客户的技术难题,也使自己的技术、设备发挥了威力,打开了新市场。石家庄的各大制药企业及全国的D酸生产企业,也因此成了“工大”牢固的客户群。

传统的化机行业,干燥、过滤、洗涤,一般情况下,都“井水不犯河水”,是相对独立的领域。但在与客户接触中,有人说,这样分着搞既加大投资又浪费资源尤其是制药行业,工序之间的更替极医造成产品染菌,能否把这三者合起来搞成一个机械?这些明显“外行”的话,引起了“工大”的高度重视,他们知道:这种功能集约化的设备在国外的制药行业已有应用,国外个别制药企业也已引进使用,其市场前景比较大,也许是化工机械的一个重大突破。便投入人力、物力,专题研究,一种“三合一”、集干燥、过滤、洗涤于一体的罐式过滤机应运而生,填补了国内化机行业的空白,也为化工、制药企业提供了新型、节能和更方便的服务。

技术实力靠人打造

“工大”的当家人知道,仅凭一两件新技术,不可能打造真正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。一个企业的技术实力,主要体现要有一批意识超前、底蕴深厚、勇于创新的人才。有了这样的人才,原有的技术成果成功转化,收到效益,完善提高,更重要的是,可以提供强大的技术储备,有更多新技术不断投入市场。

为此,“工大”未雨绸缪,把全国干燥、蒸发方面的顶级专家,如《化学工程手册》、《现代干燥技术》主笔胡修慈、潘永康、董伟志等知名教授聘为顾问,同时将业内学有专攻、勇于开拓的年轻人,招于麾下,加以重用,并提供相对宽松、民主、优越的科研、实验环境和生活条件,努力为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打好人才和物质基础。同时,与河北工业大学、天津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、科研院所,建立或紧或松的合资、合作等联系,构筑科研成果直接转化、走向市场的快速通道,为企业提供巨大、牢靠的技术支撑。

如今的“工大”,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。企业一天一个样。总部刚喜迁新居,一座占地百亩的现代化的新厂房又拔地而起。他们的生产,早已从只能卖单件设备,发展到承包几百万直至上千万元的全套工程,进行“设计、制造、安装、调试、开车”,直到交钥匙的“一条龙”服务。企业的规摸和活路,已经今非昔比了。但他们的目标还远未达到。这不,仅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就已超过5000万元。明年能完成多少?谁也难说清。问到总经理张继军,他只是说:“新厂区逐步投入使用后,定单就可以放开点订了。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是的,“工大”的发展,用他们的话说,还是刚刚起步,但这以人为本托第一生产力的一步迈得是何等漂亮啊!沿着这条技术主导、以人为本的路走下去,“工大”的明天一定更辉煌!